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极:什么?要朕援助你而不是你援助朕?!-《我,嘉靖,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我,嘉靖,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九章皇太极:什么?要朕援助你而不是你援助朕?!明军旌旗猎猎,战火在整个南方蔓延。

    战线是一直在往北方走,尤其是湖南一带,大明的军队甚至已经抵达了长沙城下,终于和清廷爆发了第一场比较像模像样的大战。

    清廷集结兵力十万众,固守城池。

    不过这一切都和李友文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被俘虏之后,李友文便一路从湖南被押往了广西,李友文一直以来惴惴不安、惶恐莫名,生怕‘长毛’给自己活剥吃了去,但没想到的是,抵达广西之后,他竟然被编入了军团之中。

    没错,编入了长毛的军团!

    这可把李友文吓坏了。

    李友文算是家道中落,他的二爷以前在康熙爷一朝时,考过秀才,因此从小倒也算是听了不少故事长大。

    他听说过,在以前有一种打仗方法,就是让炮灰冲在前面送死,等消耗的差不多了,真正的精锐才会上……这种打法来自于八旗。

    不过让李友文没有想到的是,他被编入了‘大明第一生产建设军团’的军列之中。

    分给他的并不是红缨枪、朴刀之类的武器,更不是火绳枪、燧发枪这样的火枪,分给他的只有锄头和钉耙、铲子。

    这倒是让李友文有些诧异。

    与其说他是士兵,倒不如说……他是农夫。

    当然,和农夫还是有一定区别的。

    每晚吃饭的时候,都会有文官来给他们讲历史,同时还有康熙朝的八旗兵亲身讲述八旗兵的所作所为,这一幕幕无疑不是让这些建设军团的士兵们感到愤怒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每天翻土播种之余,他们还要被来自大明的军官操练,听说这些军官都是来自于‘大明第一学府国子监’的武科生。

    李友文不明觉厉,不过在这个生产建设军团之中,每天大明军队都提供两顿饭,晚上还能听历史故事,这让李友文已经很满足了。

    听说,每个月还能领到几百文的军饷,这更是让李友文振奋不已,发誓要为大明效忠!

    什么?长毛?

    都是那些清妖污名化罢了,我大明乃是华夏正统,那些清妖懂个屁,留那种恶心的辫子,才是妖魔!

    李友文义愤填膺,甚至恨不得马上加入前线的队伍,对清妖进行征讨!

    李友文不是一个人,他是建设兵团的一位位士兵。

    他只不过是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整个建设军团在桂林、柳州一带迅速开垦良田,同时也负责修补城墙,部分时候还要负责维稳治安。

    这就是朱厚熜对他们的第一步转变。

    在康熙朝的时候,大明的军队第一次攻打其他位面,不太懂当地情况,只是草草的将投降的降兵编成新营,随军出战,而战俘则是关在战俘营里,等待战争的结束。

    说实话,弊端很大。

    一方面,那些降兵的军纪、素质远不如大明的军队,只有在和大明军队一同行动的时候,才有些战斗力,不破坏当地秩序,一旦让他们单独行动,大概率是要重新投敌,回到清廷的怀抱的。

    而如今,利用这些俘虏,朱厚熜正好可以实验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,因此成立了两个建设军团。

    每个军团有五万人,可以说是大大超过了战斗序列,人数从两千到一万五千不等的营级单位。

    其中,有战俘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当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,主动参军的。

    这十万人,朱厚熜完全不指望他们上战场杀敌立功,因此只是给他们洗一洗思想,锻炼一下,负责耕地、运粮、修城墙等等琐事便好,名为军团,实为民夫。

    当然,每一旬,必须要有两天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,起码要能根据军官的指令,展开某些阵型。

    想要向后世差不多名字的军队相比,这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但对于现在的朱厚熜而言,勉强够用。

    大明打下来的城池,不能随手一丢了事,是需要有军队驻守的。

    因此,这就是生产建设军团的作用。

    一方面在当地进行生产建设,另一方面还能够驻军在那里,震慑蠢蠢欲动的遗老遗少。

    同时,还能对国子监最新毕业的武科生进行一个‘实习’,优秀毕业生将会配往一线战斗部队,成为随军参谋或基层军官,而成绩一般的军官,还是在生产建设军团实习,等明白了怎么指挥,再去前线吧。

    生产建设军团的成立,总而言之,利大于弊。

    不过同时,朱厚熜也在考虑,将前线战斗序列,也集结成军团的形式。

    之前,军队分成一个个营,其实是为了便于掌控,每个营的主将都是不同的,他们掌控的军队数量并不是全部,就算是突发特别情况,那也是有人想造反,有人不想造反,自然能够牵制,使得造反派的实力削弱。

    如果需要出征,那么便从朝廷委派一个主将,率领两三个中央营、七八个地方营以及当地边军一起出征,这样组成的情况,是最符合皇帝心思的:没有军队可以造反,不会发生宋朝时经常发生的兵变。

    而军队,也会被非常容易拿捏,仅仅需要一句‘今日校场发饷,不必带甲’,便可将一支精锐葬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