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5章 大建设时代-《山河志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11月中旬,冷空气不期而至。那五彩缤纷的花坡褪去了娇艳,那争奇斗艳的花儿,也收住了骄傲,将自己的能量深埋于地下,默默等待着第二年,春暖花开、万物复苏。

    同样在这片大地上积蓄力量的,还有黄龙县的经济。港口投资的问题解决以后,紧邻高王庄以东,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,无数的建筑工人开始播撒经济的种子。

    高原也拾起了老本行,他穿着高王工业蓝色的工作棉服,戴上了安全帽,带着村企的一众领导,一边视察工地,一边哈着寒气,与施工方商讨着规划方案。

    周围许多的老百姓,在土地被征用之后,也变得游手好闲了起来。几乎每天都有人三五成群,蹲在路边看着曾经自家的田地,被一辆辆的运输车压过,被一堆堆地建材覆盖,被一根根钢铁家伙,给深深地插入地下。

    一场难以想象的经济变革已经到来了,那些农民却还猜不到,自己的命运,在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。也许多年以后,当他们回首往事时,才会蓦然发现,他们在那个初冬的季节里,就已不再是农民。而往后的世世代代,也将永远摆脱土地劳作。

    高原在工作的间隙,也会时常望着眼前,望着远处,望着那钢铁洪流般的建设运动,竟然在黄龙县,在高王庄周围蔓延开来,而发出阵阵感叹。

    他仍记得小时候,乡亲们秋种时的场景。也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农民们在各自的土地里,繁忙地播种。后来就是他念高中时,大妈和母亲响应县里号召,在高王庄带领乡亲们种大棚、建棚墙;他还记得中村那些叔叔们,露着黝黑结实的肌肉,扛着榔头挥汗如雨。大锅饭里的肉片子,高原一顿能吃两碗,白馒头能吃5个。

    而如今,仍旧是在这片土地上,往日农业劳作的场景已不再现,更多的钢铁机器加入到工作当中,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便利。这里不再是一家几亩的小农经济劳作,而是由高王工业始发,十家外地企业快速跟进的工业建设。

    改变,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也许是在自己,帮助村民收大蒜、建冷库的时候?还是高王庄蔬菜市场发展起来的时候?

    改变的源头,高原不想再去深入地追寻。他更不会骄傲到,黄龙县能有今天的场景,是他高原一手给塑造的,是他牵起的这个头。当然,其实事实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他想这些,只是想为内心的感慨,找一个源头!站在高原的视角来说,改变就是从当初,那一座囤大蒜的冷库开始的。正是有了那座冷库,贫穷的高王庄,荒凉的北山脚下,才有了一丝别样的景致。

    然后由那座小小的冷库蔓延,村民们才开始大面积种植高温大棚,才有了后来的蔬菜市场。经济的春芽开始萌发,并以不可阻挡势头,引燃了石材厂、引燃了预制品厂。有了这些产业作为基石,高王庄才有了家底和收入。

    那时经济的雪球开始翻滚,他凭借高王庄几年的积蓄,拿下了中海集团的型材项目,建立了高王工业。而今天又由高王工业延伸开来,将工业的气息传播到了土坡之外,带动着周围的村庄,开始大步迈向工业化。

    曾经的梦想,终于开始逐步实现了!经济开发区的规划,以高王庄出村的公路为中轴线,朝着南北和东面蔓延开来。

    县里的基建设施跑在头里,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以高王庄为核心的开发区,就有了崭新宽阔的柏油路,有了一排排的路灯;那些用于工业生产的高压电缆,正一桩桩开始树立起来。

    齐头并进的厂区建设和基建设施,直接带动了预制品厂的生意。眼看着都快完工的西区商业街,愣是被刘建设紧急叫停,高王集团的预制品厂,要全力为开发区的建设工作,提供源源不断的预制材料。

    这下子王克明可火了,由他管理下的预制品厂,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收入竟然超越了蔬菜市场和商业街的总和。饶是厂里加班加点,却依旧供给不上开发区的需求。

    石材厂也火了,开发区的基建离不开石板材,巩珺的父亲不得不跟高原打申请,想要扩厂招人,增加产能。
    第(1/3)页